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
首都博物館聯盟將啟動三個數字平臺建設———
“5月4日,在故宮博物院翊坤宮,一游客徒手擊碎了展室的窗戶玻璃,致使臨窗陳設的一座清代鐘表跌落受損。故宮文物的安防條件之脆弱引發了人們的熱議,更多市民開始關心博物館藏品的保存條件。首都博物館聯盟開發“博物館藏品監控平臺”,將加強對展品的監控和保護。”
今年,首都博物館聯盟將啟動北京地區數字博物館平臺、博物館公共服務平臺、博物館藏品監控平臺三個數字平臺的建設,告別人工監控的歷史,實現對博物館藏品和展品的實時電子監控,極大地提高博物館藏品科學管理的水平。記者從市文物局昨日召開的“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發布會上獲悉,三個平臺將于今年啟動建設,計劃在“十二五”期間初步建成。
數字博物館平臺:可用手機三維立體參觀博物館
據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哈駿介紹,“北京地區數字博物館平臺”將依托數字移動通信網絡建設,建成后可使觀眾方便地利用手機了解全市博物館展覽的動態情況。具體而言,手機導覽系統不僅能顯示博物館的位置,還可以實現對博物館內部展館的三維導覽,幫助參觀者進行立體式虛擬參觀。“現在已經初步建立了一個博物館手機導覽系統,并有三四十家博物館加入了該系統,未來計劃在全市范圍內推廣。”
公共服務平臺:“一網打盡”所有博物館
據哈駿介紹,“博物館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是基于對北京奧運會門票銷售系統的二次開發,參觀者登錄這個網站就可以了解全市博物館的情況,網站還將提供票務功能、實時展覽服務、藏品簡介等公眾比較關注的內容,實現訂票、預約、對文化產品的消費。“現在這項技術已經成熟,將率先在國家博物館等全市90家博物館試點,今后將推廣到全市的博物館,最終建成一個具有票務功能的博物館綜合服務平臺。”哈駿表示,該網站將首先實現票務服務,提供免費博物館參觀預約、重點博物館網上購票服務,極大地方便觀眾在網上預約、購票并參觀博物館。
藏品監控平臺:告別人工監控歷史
哈駿表示,“博物館藏品監控平臺”是一個對內的管理平臺。它其實是一個模塊化的藏品管理監測系統,依托移動網絡開發,可對藏品的環境條件、保護情況進行實時監測。例如,當一個展品展覽時,該系統將對它的濕度、溫度、微量元素、氮氣等容易對文物造成損壞的要素進行實時監測,并將數據及時傳輸給管理者,促進對展出和收藏文物進行科學妥善保護。“目前,對文物保管環境的監測都是靠人工進行,每天都有專人多次監測并記錄相關情況,有了這個系統后,可以傳送實時的或一段時間內的情況,便于我們及時進行綜合分析,對文物保管的環境進行調整。”哈駿表示,藏品監控平臺將首先用于北京市文物局所屬的18家博物館。
對話
市文物局直屬博物館藏品保存條件較差
對話人: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劉超英
記者:目前本市博物館藏品的管理現狀是怎樣的?
劉超英:目前,各家博物館都更注重對庫房中藏品的保管,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金,用于建設庫房,并配備溫度、濕度、防盜等設施,但是在對展品的保護上,過去沒有把它放到與庫房文物同等關注的程度上。歷年的監測發現,文物在展覽時會受到溫度、濕度、光照等環境因素的影響,如果不及時關注,容易形成裂變——即出現不安定因素和隱患。我們開發“博物館藏品監控平臺”,也是希望能加強對展品的監控和保護。
記者:該系統推廣的范圍為什么只限定在文物局所屬的18家博物館?
劉超英:我們本來第一步就想把北京市屬博物館的所有展品都加裝該系統,但是因為費用比較高,所以只能分批推行。北京市文物局直屬的博物館大部分是依托古建筑建立的,溫度、濕度、通風等保存條件相對更差,所以我們與財政局協商后決定,第一步先從局屬博物館展品和藏品入手做監控,下一步財政資金能保證的話,會逐步推廣到市屬博物館。
文/本報記者趙婷婷
內存
本市免費博物館
已達49家
據了解,截至2012年底,北京地區注冊博物館總數已達165座,實際開放的152座,年均接待參觀人數3500萬人次以上。自2008年北京地區首批博物館免費向社會開放以來,至今免費開放博物館總數已達49家。2010年以來,本市共新增注冊博物館14座,平均每年新增博物館4座。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北京汽車博物館、中國化工博物館、中國消防博物館、中國傳媒大學傳媒博物館等行業博物館填補了北京地區博物館門類上的空白。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