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
金融安全一直是所有公共安全中最受重視的一塊,是一個24小時全年不間斷的安全訴求,相關措施與設備更處在不斷改良與精進中。其中主要的金融安全設備——攝像機,更是各個廠家一再力求精進的重點。我刊在本期特別企劃”金融監控測試”的攝像機專題,為的是能夠從金融安全的影像監控部分找出應用亮點。而本文將依據測試得到的數據,進一步探討各種不同類型攝像機在金融安全應用的深度內容。
金融監控的安全重點
銀行是金融機構最基礎的單位,而其中的臨柜作業銀行在全世界各個地方的配置架構幾乎大同小異,也就說不管在哪個國家,金融銀行的安全威脅與安全重點也基本相同。因此,涉及安全防衛的監控重點也近乎雷同。
一個金融銀行的安全威脅可能來自內部也可能來自外部。其中內部因素包含內部的監守自盜、點鈔疏忽與運鈔及交易流程等,而外部危害因素則有暴力搶劫、夜間盜竊、ATM破壞及火警等。這些內外威脅因素有人為,有作業疏忽,還有環境因素等,要預防這些危害及威脅就必須依賴各種不同的軟硬體安全措施,而視頻攝像機是其中最直觀也最重要的設備,針對不同類型攝像機的特性,通過與環境及危害條件的考慮搭配,就可營造出金融監控的重點防衛效果。
從測試看金融監控的今昔
本次“金融監控測試”,我們印證了一些金融影像安全監控的今昔差異,也驗正了IP網絡攝像機與HD-SDI等攝像機在金融監控中應用的精進之處。在過去的模擬攝像機時代,在金融柜臺的部分,過去為了實現2-4公尺的景深與監看范圍的平衡,常常必須在臨柜人員與柜臺臺面的影像清晰度上做一個取舍,也就是說要看清楚柜臺作業人員就無法兼顧民眾訪客的臉部清晰輪廓。反之,要看清楚訪客民眾臉部則必須舍棄柜臺作業人員的動作細節。而為解決這個問題,只好增加攝像機數量,以滿足對景深所造成的前后焦距達到清晰平衡的需求。
再者,也由于攝像機的監看范圍及景深條件的限制,柜臺臺面上的鈔券面額及點數鈔交易過程,若出現爭議常常出現無法提供有力且清晰的厘清證據,這樣的清況也在監控攝像機的安裝與調適上給工程商非常大的效果壓力,因為過去金融銀行常需要密密麻麻布滿監控攝像機,才能滿足無縫及細節掌握的監控要求。
到了今天,透過本期測試,筆者看到了金融監控今昔的大差異,在模擬金融環境的測試下,不管是IP網絡攝像機或是HD-SDI攝像機或甚至是一體型攝像機,在HD高清或FullHD全高清的攝像機影像條件實現下,在同樣的環境景深條件及高清鏡頭的搭配下,我們可以看到測試時模擬實景條件,景深焦距在金融柜臺前中后的距離都可以在同一焦段下清晰的呈現,更重要的是在臨柜模擬上,畫面的水平涵蓋度,已從過去一柜位一攝像機,達到二柜位一組攝像機的涵蓋度,而這完全是高清影像的功勞。其次模擬柜臺面的鈔券面額、顏色及點鈔張數與點鈔數機數字都可清晰辨別,這應該是高清攝像機給金融監控所帶來最大的應用“今昔差異”。
金融環境帶來的攝像機考驗
除了上段所述的差異,金融單位由于在裝修上的特殊要求,幾乎不可避免落地窗采光與光滑的地板等環境條件,過去模擬金融監控方式經常因為攝像機本身的影像處理電路(DSP/ISP)的效能限制,無法滿足背光與寬動態(BLC/WDR)環境條件的挑戰,而金融銀行的監控攝像機在每日的特定的時間點內經常出現無法完全看清所有來客面貌或是ATM柜員機前操作者的面容等情況。另外過度光滑的地板產生的反光效應,除了造成影像背光強烈,而導致影像畫面暗黑不清這一問題外,由于攝像機要抵抗這樣的背光效應,相應就會提高增益,造成畫面過曝或抑制過大,致使畫面呈現一片黑暗的情況亦時有所見。
為了驗證這樣的問題在IP網路攝像機及HD-SDI攝像機上的測試效果,本期測試中,特別模擬了大片落地窗所營造的光線內外差及強烈的背光情況,透過這樣的測試條件來檢視現階段各類高清攝像機在這部分的效能。而從結果我們可以看到在所謂背光抑制能力上,不管是從實際模擬的環境測試或是強力投射燈的照射測試,都可以在背光抑制效果上達到前后目標物與背景光線平衡調整的能力。,從此過去因為地面反光,而導致畫面上來客背光黑臉的情況,已不在是金融銀行監控必須忍受的環境無奈。
至于實際模擬前后景光線差的寬動態啟動效應,前景的室內情況在寬動態比率由50-120dB的不同攝像機電路設計下,可以完整清晰的檢視,而背景中室外的大樓場景也可清晰無過曝的呈現在畫面中。當然,這一部分根據參測產品的WDR動態范圍不同,而有不同的呈現效果,不過基本上這個功能存與自動增益的調節,都是金融監控攝像機不可缺少的功能規范。
結語
“金融監控測試”只是我刊在產品測試上改變方式的第一步,其實很多時候金融監控工程的問題,常常都是在系統及攝像機安裝后才發現的,如果能夠在模擬環境的測試上發掘出一些實務的驗證及問題,都會給用戶及工程商在產品選型及施光安裝時提供一定參考價值,也希望這種產品實務測試方式能提供更多的資訊,以饗讀者。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