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
2012年的“中秋國慶雙節”國內高速公路實行了7座以下小轎車免費通行的惠民政策,從而引發了全國范圍內的多條高速公路大擁堵。在人們紛紛感慨出行不易、景區擁擠的時候,一組關于“交通事故”的數據更是驚醒眾人:十一期間,9月30日至10月7日,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68422起,造成794人死亡、2473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達1325萬元。簡單算來,黃金周8天長假,平均每天就有8553次道路交通事故發生,平均每天因交通事故死亡99.25人,而這組數據比之去年同期其實還大大下降了,也低于平均的全國8天車禍致死人數。血的事實再次拷問中國的節日黃金周制度。
雙節免費引爆高速管理問題
“十一黃金周”高速公路免收通行費的目的是要保證交通大動脈“高速公路”的暢通,但事實情況,交通擁堵比往常更加嚴重,是何原因造成如此局面?免費通行政策帶來了道路車流量激增,車流密度過大導致了道路超負荷運營,道路交通管理部門盡管做了充分的準備,仍然疲于應對,應該說,本次雙節免費導致了過去高速公路管理問題的集中爆發。即使在平時,一些過去的統計數據已經可以說明,國內高速公路的事故發生率遠高于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的高速公路,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車的問題、路的問題,還有管理方面的因素,這說明我們需要提高的地方還有很多。當然,管理硬件技術手段的落后和科學化管理水平相對較低也是不可回避的因素。
舉個簡單例子,某高速公路由于前方事故,但由于事故發現和處理的不及時,造成車輛擁堵迅速蔓延,但后方擁堵車輛并沒有及時的獲得相關事故信息,很多車開始隨意搶位,應急車道也被車輛占用,交警、路政不能及時到達事故現場,又造成了事故處理的效率低下。其實如果能夠對該事故及時發現、快速處理,或者能夠在接近事故現場的路段提前預警并疏導車輛分流,這種擁堵是可以大大降低甚至可以避免的。
建立路網統一管理
疏導擁堵、提升高速公路運營效率,最重要的是服務公眾出行。交通智能化的發展在我國已經開展了很多年,但相對其他國家而言,我們的起步仍然是比較晚的,同時我國的道路建設和機動車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包括自行車、電動車等多種交通工具的并存,對我國智能交通提出了與國外發展經驗、模式不同的問題,總體而言我國雖然近些年加大對交通智能化管理的投入,對交通管理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從全國來看,交通管理智能化還是相對落后的。
從智能交通相關產品和解決方案的角度,我國的智能交通產品的應用,是隨著相關技術的發展和它們在國內不斷的應用中而逐步進步和成熟的,這本身就需要一個過程。對于高速公路來說,現在的投入還主要是在基礎路網的建設和以收費系統為主、監控為輔的基礎機電系統,信息化管理的手段相對還是比較落后的,而且這些建設也是以路段為單位進行,沒有形成路網的統一管理,給路網整體的管理指揮調度帶來了許多不便。所謂的管理技術手段涉及兩個重要的管理系統,一個是路網突發事件事故快速發現和預警系統,另一個是路網交通狀態監測和信息采集以及誘導系統,這兩個系統還沒有在高速公路的管理中被大規模的應用。一旦這兩個系統發揮作用,管理者就可以為道路使用者提供非常及時周到的交通信息服務。目前這兩個系統在國內的許多大中城市的智能交通建設中已經應用,收效很大,也取得了很多寶貴的經驗。
規避“信息孤島”
同一目標存在多個部門或者機構同時管理的情況,不同的管理機構都希望通過投入從而滿足自身業務對信息化手段的需求,這也就造成了我們經常所說的“信息孤島”,雖然這個問題已經提出很多年,但仍未得到充分的解決。另外,從交通事件發現、處理和發布的整個智能交通核心業務的流程上看,其實高速公路信息化的建設是遠遠不夠的。國內許多大中城市的市內智能交通建設方面就有許多經驗可以借鑒,以北京為例,整個城區的快速路和環線大概建設了1000多套交通信息采集點、事件自動檢測點和500多塊交通誘導屏,可以讓出行者及時掌握和了解交通狀態,而高速公路雖然也或多或少的建設了誘導屏,但因為缺乏路網交通數據來源和數據分析結果,這些誘導屏多數仍然是發布一些安全警示性的標語,無法為及時緩解交通擁堵提供實質性幫助。
要解決高速公路擁堵問題,加快建立一套融合采集、處理、發布的系統和可視化資源共享平臺是必要條件。前面我們已經討論了造成高速公路擁堵的成因、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的特點,從企業的角度個人認為可以吸取城市智能交通的成功經驗,比如以單條路的智能化管理為基礎,逐步形成全省高速公路乃至全國高速公路網的統一管理。而單條路的智能化管理必須以“采、處、發”為基礎,可視化資源共享平臺為核心,
積極運用國內外成熟產品
目前,高速公路建設較多的是監控系統,幾乎每條高速公路都或多或少的建設一些,隨著系統的不斷擴大就導致了監控中心圖像信息眾多,監視人員工作強度大,造成信息發現的不及時,有分析指出,當一個人對著兩個屏幕超過20分鐘以后,70%的圖像信息都會被工作人員忽略掉。如此,隨著高速公路不斷涌現出的新的問題和需求,探索與嘗試更為適合的治理乃至管理方式呈刻不容緩趨勢。
現在國內外都有很多成熟的產品去解決這些問題。例如事件檢測分析,通過原有的攝像機系統集成事件檢測分析系統。當高速公路出現車輛逆行、車輛堵塞、路面有散落障礙物等事件時,監控中心會馬上報警并將畫面切換之報警現場,確保指揮中心值守人員能第一時間發現事件苗頭,減少事故的發生頻率。目前,事件檢測分析在高速公路領域有比較廣泛的應用。
另一個在高速公路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的智能化產品是車牌識別系統。車牌識別系統對于解決車費站車型識別效率低以及公安交警部門對于違章、肇事逃逸等車輛追捕的作用有目共睹,已有比較成熟的應用。
還有則是交通流檢測系統,該類產品已由原有的線圈發展為微波和視頻檢測。現在有很多高速公路已經建設了相關系統,雖然兩種產品都是作為交通流檢測而使用,但經常會有人問:有視頻了為什么還用微波?其實從這兩類產品的特點,我們可以分析得出,首先微波的準確性、可靠性和實用性是其獨特的優勢,另外微波產品的數據無線傳輸和使用太陽能供電,國內很多高速信息化建設的緩慢其實是受到取電和通信的限制。當然視頻交通流檢測也有其顯著的特點就是可視化,其視頻資源可以作為監控資源。所以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從交通流檢測的角度,目前而言微波與視頻的組合則是最合理的應用和建設模式。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