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
近幾年上海持續推進醫改,各區縣結合自身特點,進行新的探索與嘗試,閔行區以信息化技術為支撐,建立起覆蓋全區醫療信息監控網絡,控制醫療費用,減輕居民看病負擔。
家住閔行的徐來根夫婦今年都已經70多歲了,子女都在國外,平日2個人還要照顧一個96歲的老母親,最怕的就是老母親生病,送醫看診對于三個老人來說都是不小的,麻煩事,自從有了家庭醫生,開設了家庭病床,兩個老人覺得松了口氣,而隨著這幾年上海醫保報銷比例逐漸向一級醫院傾斜、基本藥物目錄等舉措的推出,讓他們欣喜的是,醫療費用也有了明顯降低。
實況:便宜多了。因為他肺部啊感染,一進三級醫院,沒有一兩萬,拿不下來的。在這兒一兩千,可以了。一個呢,是病房價錢,檢查費用也不一樣,藥的費用也不一樣。同樣的藥,在地段醫院配和三級醫院價錢是差很大的。
現在閔行區的243萬常住人口,就診時使用一張健康卡;近5000名醫務人員,服務時會使用一張績效卡,每一次診療,都要“兩卡合一”。患者的用藥、健康動態數據,即時導入健康檔案,形成電子病歷;醫生刷績效卡,服務質量和數量記錄在案,每張處方都處于實時監控中,一旦發現違規開藥馬上記錄在案,分別予以告誡、約談,甚至取消處方權。古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生姚強說,這就等于給醫生的每次看診都裝上了“探頭”。
實況:我們有個醫療監控的平臺,它會不定期地檢查你每次處方,一個是慢性病人開足了沒有?明明可以開兩周到四周的,你是不是只給他開一周或者是五天,如果超量的話,也會提醒
在閔行區衛生監管中心,區內20多家公立醫院內各個科室、每個醫生的醫療行為都處于精密監管之下。每個病人看診開了多少藥,用了什么手術材料,開的什么針劑全部可查,中心主任鄭勇介紹,所有的數據指標都和醫院考核掛鉤,也成為政府按季度撥款依據。這也促使醫院自我加壓,合理控制各項費用。
實況:另外通過這個數據,可以進一步規范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診療行為,控制他醫療費用的一個不合理的增長,通過平臺上,我們縱向的比較,已經反映出我們的醫療費用包括我們抗菌藥物使用率、均次費用等這些跟老百姓相關的指標數據都是在下降的。
根據統計,去年全市均次門急診費用為207塊2毛1,閔行區屬醫院門急診均次費用為175塊8毛7,均次藥費為87塊8毛2,都遠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信息化監管的效果已經逐漸顯現,閔行區衛生局副局長程佳說,接下來還將有更多新舉措推出,繼續深化公立醫院改革。
實況: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基礎上,對醫院實行全面的預算管理。通過一些預算目標的管理,規范醫院的一些行為,我們整個醫院就要充分體現一個公益性。最后還是要老百姓得益。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