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
近幾年有較多的與安防相關的內地企業在國內外證券市場上市,不少老的內地上市公司也不同程度地先后涉足安防市場。由于上市公司信息的透明度很高,其真實性又有法律保障,使我們增加了一個了解安防市場各方面情況的很好渠道,慧聰安防網很重視這一信息來源。由于涉及安防行業上市公司數量較大,在境外上市的重要內地安防企業CSST、亞安、海灣先后退市,為了通過上市公司年報了解2011年中國安防市場,我們今年只仔細閱讀了大約70家在深滬兩地上市的、與安防相關公司的2011年年報,但是有部分公司未能收集到與安防領域相關的數據。我們對所收集的與安防領域有關數據和資料進行了研究,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與安防相關內地上市公司業務的一些情況
通過這幾年我們對與安防相關上市公司的資料積累和研究,據我們不完全統計,僅在深滬兩地上市的與安防相關公司接近70家。我們閱讀了2011年年報的70家公司中除少數幾家公司我們認為不應當視為與安防領域相關的公司之外,66家與安防行業相關的公司可以分為下面5個類型加以介紹。為了減少文字,上市公司名稱我們通常用規范的簡稱。
1、第一類是安防業務超過業務總量95%的公司,可以認為它們是標準的安防企業。這類公司大多是安防產品生產商,其年報對安防行業的反映非常直接,而且有按不同產品劃分的數據。這類公司有海康威視、浙江大華、英飛拓、安居寶、中威電子、捷順科技。東方網力是一家等待上市、產品與工程并重的安防企業,其安防業務比重也在95%以上。這一類企業共7家。
2、第二類是與安防相關業務比重很大的混業經營企業。這類公司包括混業經營的安防產品生產商與安防工程與系統集成商,其安防業務具有舉足輕重,安防領域數據通常在分產品數據中可以得到反映。這類產品生產型企業有大立科技、高德紅外、威創股份、GQY、同有科技、達華智能、中瑞思創、東信和平、新大陸、金剛玻璃;系統集成與工程型企業有航天長峰、高鴻股份、世紀瑞爾、三泰電子、達實智能、延華智能、易華錄、銀江股份、中海科技、億陽信通等。這一類共20家。
3、第三類是安防業務在整個業務總量中的比重不很大,但有重要子公司是主要從事安防業務的公司,其相關數據也可以在年報中得到反映,如鑫茂科技的天津天地偉業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同方股份的同方威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國電南自的南京南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泛海建設的深圳市泛海三江電子有限公司、泰豪科技的北京泰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同洲電子的深圳市安技能建筑智能工程有限公司、大恒科技的中國大恒集團有限公司、中電廣通的中電智能卡有限責任公司。中電廣通的另一家子公司北京中電融創科技有限公司可以向國內外運營商提供以智能網絡為核心的整體智能網絡和網絡視頻監控的解決方案,但其主業是用于煤礦的多功能井下應急通信系統,視頻監控業務目前比例不大。這一類企業共8家。
4、第四類是企業安防業務在整個業務總量中的比重不很大,但由于企業比較重視,與安防相關業務的數據也會出現在年報之中。這類企業如四川長虹、漢王科技、星網銳捷、鵬博士、高新興、輝煌科技、華平股份、科大訊飛、新太科技、湘郵科技、新海宜、拓邦股份、漢鼎股份、杰賽科技、寶信軟件、川大智勝、賽為智能、機器人等。這一類企業共18家。本文截稿后發現,2012年5月上市的億通科技年報上也有智能化監控工程數據,因時間關系附表1未列入。
上述4類企業的年報均有與安防領域相關業務數據,是我們關注的重點。本文后面的“與安防相關內地上市公司2011年經營情況表”收集了上述53家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的數據。為了減少企業混業經營對安防行業數據的影響,我們在本文的附表上只列舉了各家公司與安防行業產品(包括工程及服務)有關的數據,并在備注欄標注單項統計。
5、第五類上市公司規模比較大,安防業務在整個企業業務總量中的比重較小,在年報中基本上沒有與安防相關數據報道。據我們不完全統計這類企業有10多家,它們都有子公司主要從事安防業務,在下面的介紹中其子公司名稱我們放在后面的括號內。
從事黑色家電的幾家上市公司都有安防業務:四川長虹(四川長虹電子系統有限公司和長虹佳華信息產品有限責任公司)屬于本文第四類的企業,創維數碼(創維群興安防科技有限公司)屬于香港上市企業。屬于第五類的如TCL(TCL新技術惠州有限公司)、海信電器(青島海信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康佳(深圳市康佳視訊系統工程有限公司)、南京熊貓(南京熊貓信息產業有限公司和南京熊貓系統集成有限公司)。
其他行業的如中興通訊(深圳中興力維技術有限公司)、長城電腦(桂林長海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和冠捷科技有限公司)、青島海爾(青島海爾智能家電科技有限公司)、恒生電子(浙江維爾生物識別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和杭州恒生數字設備科技有限公司)、鳳凰光學(鳳凰光學安防上海有限公司)、紫光股份(清投視訊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太極股份(深圳市太極樓宇科技有限公司)、海能達(南京海能達軟件科技有限公司)、榮科科技等也都屬于這一類公司。金證股份第四屆董事會2011年第一次會議通過決議投資組建全資子公司成都金證科技有限公司,該子公司業務范圍包括安防產品、通信及網絡產品、數字音視頻產品的開發、生產、銷售并提供相關服務。但在金證股份2011年年報中沒有安防領域相關數據報道。以上5類66家在內地上市的與安防相關公司,加上在境外上市的內地安防企業,總數已超過70家。
還有幾家上市公司被部分媒體認為屬于與安防相關的上市公司,但仔細研究其2011年年報,它們的產品中沒有安防產品或與安防關系不很密切。例如鼎漢技術(300011)專注于軌道交通電氣化及其自動化領域,主要是智能化電源,其智能監測系統是通過數據采集實現監測,與安防領域無關。迪威視訊(300167)業務包括定制化的專網視頻通訊解決方案業務和其他視訊相關業務。專網視頻通訊是行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是安防專用的系統。再如日海通訊(002313)是國內最大的通信網絡物理連接設備供應商,不直接從事安防業務。漢威電子(300007)主營業務是氣體傳感器、氣體檢測儀器儀表(如酒精探測儀)的研發、生產、銷售及自營產品出口,屬于警用裝備。環球磁卡(600800)和恒寶股份(002104)的經營范圍包括磁卡、IC卡、電子標簽等識別產品,但其主要作為銀行的金融票證。天喻信息(300205)也是一家專業從事智能卡產品及相關應用系統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產品主要應用于通信、金融與電子支付、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稅務、社保、石化加油等領域。因此我們也沒有把它們列入后面的“與安防相關內地上市公司2011年經營情況表”。
據我們不完全統計,內地在境外(包括香港、臺灣)上市的與安防相關公司主要有以下幾家:在英國倫敦交易所AIM市場掛牌上市的藍色星際(交易代碼:BSST)、全球鎖(交易代碼:GLOK);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市場上市的中星微(交易代碼NYSE:VIMC),在美國納斯達克場外柜臺交易系統掛牌上市的興天下(交易代碼:OTCBB:CSKD);在新加坡自動報價與交易系統SESDAQ上市的科達通信(交易代碼:5GU.SI);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的創維數碼(交易代碼:HK0751)、神州數碼(交易代碼:HK00861)、舜宇光學(交易代碼:HK2382)。神州數碼也在臺灣證交所存托憑證(TDR)市場上市交易。由于時間關系我們沒有收集與分析這幾家公司2011年的數據。同時在內地與香港上市的與安防相關企業有TCL、中興通訊,我們在前面已將兩家公司作為在內地上市的公司劃到了第五類。
二、2011年內地上市公司安防業務總體情況
如果直接向企業調查,得到的市場數據往往偏大。如果調查結果還涉及到榮譽評選,調查的結果失真更大。從與安防相關內地上市公司2011年的年報來看,大多數上市公司業務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是與其他方式調查得到的數據比較還是有較大差距。與安防行業相關上市公司年報公布的數據在真實性、代表性上具有很大的優勢。我們先看看表1:“與安防相關內地上市公司2011年經營情況表”。

表1、與安防相關內地上市公司2011年經營情況表
去年我們做同類的調查研究時從國內外上市的內地與安防相關企業只選取到43家,由于有新增上市企業和一些企業對安防業務重視新進入這個領域,今年只是在滬深兩市我們就選取到53家公司。這些企業實力雄厚、規模較大,都是相同專業的有代表性企業。而且隨著安防上市公司的增多,安防多個分行業基本上都有企業上市。
從這53家公司2011年年報所獲得的數據中,營業收入增長幅度一項我們按照大于60%、40~59.9%、20~39.9%、0~19.9%和0%以下五類進行統計(括號內是2010年的企業數或比例數)。大于60%的4(7)家,40~59.9%的5(1)家,20~39.9%的10(9)家,0~19.9%的22(16)家,負增長的12(10)家,分別占總數的7.5%(16.3%)、9.4%(2.3%)、17.8%(20.9%)、41.5%(37.2%)和22.6%(23.3%)。其中增長0~19.9%的超過三分之一,加上增長20~39.9%的兩檔合計達到59.3%(58.1%),占據了大部分比例。雖然增長速度大于60%的有4家,但是負增長的也有12家。我們還用表2進行了2011年這項數據與2010年我們統計的43家上市公司的同類數據的對比,兩者還是有一定的相似性,總體看來2011年營業收入增長幅度低于2010年。

表2、兩年上市公司安防營業收入增長幅度比例表
考慮到數據的代表性,我們去掉了營業收入增長幅度最低與最高的各1家企業后,計算了其余企業營業收入增長率的算術平均值,得出51家企業安防營業收入增長幅度的算術平均值是19.1%,如果計算以營業收入為權值的加權平均增長率,根據海康威視、大恒集團、浙江大華這3家企業營業收入權重較大的情況,51家企業加權平均增長率數值要大于營業收入增長率的算術平均值,約為21%,但仍低于我們2010年所計算41家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增長率的算術平均值22.4%。
由于上市公司總體實力較強,具有資金、技術、管理等全方位的優勢。我們認為上市公司的經營情況總體好于全行業平均水平。考慮到上市公司的經營情況總體好于全行業平均水平,這個數據與我們從多個渠道得到的數據推算出的全行業市場2011年增長率為19%是相符的。
附表中產品毛利率變化有44家企業的數據,正增長的17家,負增長的27家,分別占38.6%和61.4%,可以認為毛利率下降是企業比較普遍的現象。海康威視與浙江大華是安防領域兩家業績優良的企業,2011年利潤總額都取得了大于40%的增長,但是總體毛利率都出現了下降。兩家企業在分產品毛利率的變化上還是有所不同,浙江大華的前后端產品的毛利率都有輕微下降,而海康威視的前端產品的毛利率從51.66%的高位下降了2.42個百分點,后端產品的毛利率逆勢增長1.70個百分點,達到55.85%。而且由于上市后公司資金量增多,使得海康威視財務利息收入大幅增加317%,達到7929萬元,這也是海康威視總利潤增長幅度高于營業收入增長幅度的重要原因。
由于部分企業統計的是子公司或分產品數據,這樣的公司缺少安防產品利潤及其增長幅度和毛利率及其變化的數據。有利潤增長幅度數據的只有30家企業。利潤增長幅度一項我們先按照增長幅度大于60%、40~59.9%、20~39.9%、0~19.9%和0%以下五類進行統計。其中增長幅度大于60%的4家,40~59.9%的3家,20~39.9%的2家,0~19.9%的7家,負增長的14家,分別占總數的13.3%、10%、6.7%、23.3%和46.7%。數據說明,只有少數企業利潤增長迅猛,其增速大于40%;加上增長20~39.9%的2家,有不到三分之一(30%)的企業利潤增長的速度超過20%,還有接近四分之一的企業利潤增長幅度在0~19.9%之間,利潤負增長的接近一半(46.7%)。利潤負增長的比例還是低于毛利率下降企業的比例,其主要原因是部分企業收入增長的幅度較大,雖然毛利率下降,利潤還呈現正增長。一些新上市公司資金量增多,使得財務利息收入大幅增加對總利潤也有較大影響。此外還有2家企業的安防業務在2010和2011年均是是虧損的,在2011年一家增虧,一家減虧。
利潤變化一項我們再比較營業收入增長幅度與利潤增長幅度兩者哪一個幅度更大一些。在有利潤與去年比較數據的30家企業中,營業收入增長幅度大于利潤增長幅度的21家,營業收入增長幅度小于利潤增長幅度的9家(包括營業收入下降幅度大于利潤下降幅度的),總體看來,營業收入增長幅度大于利潤增長幅度的家數多得多。
2011年國內外經濟環境復雜多變,世界經濟復蘇乏力,主要經濟體增速下滑。歐債危機愈演愈烈,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進一步顯現,加上國內通脹壓力持續加大,導致國內貨幣緊縮政策持續,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生產經營成本明顯增加,許多企業難以為續。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及海嘯對于部分攝像機的原器件造成價格上升影響,泰國洪災使全球重要硬盤生產工廠停產使音視頻存儲設備成本上升,這些均對監控行業產生不利影響。
相對于多數行業,安防屬于朝陽行業,雖然出口總體處于徘徊狀態。2011年市場總體容量仍然增長較快,但企業盈利能力受到很大影響,像天地偉業、安居寶這樣的知名企業利潤都出現了下降,而英飛拓和大立的利潤下降幅度還很大,分別為66.17%和38.1%。
中國安防企業面臨內憂外患的艱難局面,不少企業出口出現了下滑,如英飛拓出口5305萬元,同比下降28%,兩家生產紅外熱像儀的廠家大立科技紅外產品出口1780萬元,下降33.59%,高德紅外出口7025萬元,下降12.37%。但是危險永遠與機遇并存,相對于國外安防企業,在部分產品性價比方面具有優勢的國內安防企業來說也存在機會,海康威視在2011年的出口額突破8億人民幣,增長了46.39%,浙江大華的出口額也突破了5億,增長了57.78%。
從我們了解到的情況來看,上市公司盈利狀況遠遠好于非上市公司。上述情況在安防企業普遍得到反應。行業競爭激烈、資金緊張、貨款拖欠、利潤下降,甚至虧損,使一些安防企業感覺生存環境進入了嚴冬。
三、不同安防分行業和子行業市場情況
這53家公司或子公司按照主營業務類型可以分為以安防產品為主、以系統集成和安防工程為主,以及產品與工程兩者并重的3大類。表1中序號前20家是以安防產品為主的;序號21到28為兩者并重的,有8家;序號29以后的25家是以系統集成和工程為主的。由于安防產業另一板塊安防運營維護與報警服務國內還處于起步階段的實際情況,涉及安全報警服務的只有浙江大華1家,而且安防報警服務在公司業務中的比重很小,我們把它劃到了以安防產品為主的公司這一類。與去年的研究相比,以系統集成和安防工程為主,以及產品工程兩者并重的企業數量均有增加,這是由于這次調查研究不包括在境外上市的企業,以安防產品為主的企業數量減少,所占比例有所下降。我們從一些安防上市企業的年報來看,規模較大的安防產品生產企業有向安防工程領域進軍的傾向,如海康威視與浙江大華均投資成立了從事安防工程業務的子公司,當然這部分業務目前比重還比較低。
所選取的53家公司中有51家在安防領域獲得了利潤,只有2家在安防領域是虧損的,但是其母公司在2011年均是盈利的。另有3家企業安防產品或安防子公司是盈利的,但是其母公司虧損。
我們再來看看安防各分行業產品市場的情況。
根據中國安防產品協會的規定,防爆安全檢查設備、安全報警器材、社區安全防范系統(包括對講、電子巡更、公共廣播3個小類)、車輛防盜防劫聯網報警系統、出入口控制系統、視頻監控防范系統、防盜鎖門柜及防彈運鈔車、人體安全防護裝備等8類產品屬于安防的分行業。目前安全報警器材、車輛防盜防劫聯網報警系統、人體安全防護裝備這三類沒有作為主業的內地上市公司,與防盜鎖門柜及防彈運鈔車等同屬于實體防護設備的也只有金剛玻璃這一家,而且這家企業對實體防護分行業的代表性也不夠。實體防護設備市場中份額最大的是防盜門,其市場變化規律與社區安全防范系統類似,它們都與房地產市場高度相關,可以參考社區安全防范系統的市場變化。車輛防盜防劫聯網報警系統與當年汽車市場高度相關,而人體安全防護裝備市場相對較小。本文所重點研究的53家公司年報中車輛防盜防劫聯網報警系統和人體安全防護裝備這兩個分行業的資料和數據太少,此次不做研究。
視頻監控行業的上市公司最多,經營出入口控制系統產品,有相關數據的有達實智能、達華智能、東信和平、新大陸、英飛拓、漢王科技這幾家。英飛拓以監控為主,也有出入口控制系統產品,但所占比重很小。漢王科技的安防產品包括人臉識別、智能視頻監控、智能交通幾類,目前最主要的還是人臉識別,但所占比重還較小。同方股份的子公司同方銳安、同方微電子也屬于出入口控制行業。上市公司中沒有單獨的防盜報警企業,有防盜報警業務的只有安居寶、海康威視的子公司和做商品防盜電子標簽的中瑞思創。防爆安檢和社區安全防范系統兩個分行業各只有一家公司:同方威視和安居寶,這兩家企業的行業代表性很好。
在以安防產品為主的20家企業中有12家可劃入視頻監控類,它們的市場表現相對較好,但與2010年比較企業之間出現了較大分化,其中有表現非常出色的海康威視和浙江大華,其銷售收入、利潤增長幅度均超過40%,但是多數企業表現一般,甚至有少數兩、三家企業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均出現較大幅度下滑,例如英飛拓銷售收入下降26.67%,利潤總額下降66.17%。
在產品與工程并重的8家企業中屬于監控行業的有7家,其中東方網力、高新興、星網銳捷三家表現較好,實現了收入、利潤雙增長。南自信息、泛海三江、三泰電子、大恒集團雖然3家實現了收入增長,1家收入小幅下降,但4家企業安防利潤均出現了一些下滑。
與門禁相關的企業表現也不錯,5家門禁產品企業中新大陸、達華智能、達實智能等3家實現了收入、利潤雙增長。其中達實智能的IC卡讀寫設備及其它收入2851萬元,同比增加37.84%;營業利潤1878萬元,同比增長53.56%;銷售毛利率65.86%,同比增加6.71個百分點,表現非常出色。由于達實智能IC卡讀寫設備及其它收入只占全部收入的5.4%,我們根據其主業把它劃為智能建筑類型企業,表1中也是其智能建筑領域數據。捷順科技是工程與產品并重的類型,其收入增長而利潤下滑。漢王科技的人臉識別產品則出現了收入利潤同步下降。
內地上市公司中的中瑞思創是涉及防盜報警領域的3家企業之一,它的電子標簽主要用于商品防盜,2011年實現營業收入3.50億元,同比增長12.78%;實現利潤總額11057萬元,同比增長7.86%,毛利率43.85%,同比增長0.62個百分點。海康威視收購北京節點迅捷技術發展有限公司(注冊資本300萬元)及其關聯公司北京邁特安技術發展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50萬元)、上海節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500萬元)以后進入防盜報警領域,但它們的收入、利潤所占母公司比例很低,年報中沒有相關數據報道。2011年安居寶的社區報警服務系統由江門市中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代理推廣,但效果不明顯,安全報警服務系統的收入應包括在其他收入之中,安居寶的其他收入810萬元,同比下降54.74%;其他營業利潤532萬元,同比下降57.3%。
安居寶的表現可以代表受到房地產調控影響最大的社區安防分行業,其收入增長4.04%,利潤下降7.05%。作為實體防護企業代表的金剛玻璃也受到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影響,以防火玻璃為主的安防玻璃收入增長13.30%實屬不易,其利潤增長還高于收入的增長。同方威視所占安檢產品的比例很大,銷售額的最高峰出現在2008年。由于近幾年出口不景氣,出現了逐步下滑的態勢。2011年同方威視銷售收入僅有17.70億,同比下滑5.5%,但由于完成大型安檢工程和新產品的推出,其盈利能力有較大提升,毛利率增長32%(9.72個百分點)。
由于監控領域市場份額最大,也有較多公司的數據可以進一步分析細分子行業的情況。
攝像機是監控領域市場份額最大的子行業,由于應用領域不同攝像機的差別很大,市場增長空間也更大。由于工程與產品并重的企業各類產品的數據比較少,我們只選用生產型企業的相關數據。生產監控攝像機的產品型上市公司有7家。其中大立科技、高德紅外主要生產紅外熱像儀,它們的熱像儀收入均有小幅下降,下降主要是受出口不振影響,目前紅外熱像儀用于視頻監控的比例還不大。天地偉業的數據沒有按產品劃分,無法進一步分析監控攝像機的情況。有常規攝像機數據的4家企業可以說是冰火兩重天。海康威視和浙江大華表現很好,海康的前端音視頻攝像產品營業收入22.17億元,同比增加85.85%,毛利率49.34%,同比下降2.42個百分點。海康威視不僅在DVR領域,而且在攝像機領域都已成為內地第一大戶。浙江大華前端音視頻攝像產品營業收入4.85億元,同比增加163.23%,毛利率43.18%,同比下降0.39個百分點。這兩家都是以DVR及其板卡著稱的企業,但是前端產品增長速度均大于后端產品。有攝像機數據的另外兩家公司表現較差。英飛拓的監控系統(主要是攝像機與矩陣)收入3.0378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4.08%,毛利率56.01%,同比下降2.18個百分點。拓邦股份的其他部分主要是中高端攝像機,由于推出智能照車牌攝像機、第三代陣列紅外機等新產品,毛利率同比增加了7.93個百分點達到21.63%,但營業收入僅有0.4256億元,同比下降58%,營業利潤只有929萬元,同比下降了34.07%。這也反應攝像機產品的市場集中度在逐年提高。
2011年5月份,浙江大華率先發起DVR產品大降價,隨后海康威視、漢邦高科等DVR主力品牌紛紛加入,在業內上演了一場巨星云集的“DVR價格戰”,不少山寨廠家和中小企業在這場價格戰中重則關門倒閉,輕則元氣大傷,DVR市場的集中度大為提高。有后端音視頻產品數據的是5家公司。海康威視與浙江大華雖然具有品牌、技術和規模優勢,但DVR產品的增長幅度也比2010年大幅下降。海康威視的后端音視頻產品(以DVR為主)營業收入23.58億元,同比增加8.99%(2010年增長為35.63%),由于NVR產品增長較快,毛利率為55.85%,還同比上升了1.70個百分點。浙江大華后端音視頻產品營業收入12.3億元,同比增加26.67%(2010年增長為79.53%),毛利率41.45%,同比下降1.4個百分點。而大立科技的DVR營業收入0.2071億元(僅占公司收入的9.0%),同比下降45.27%;其毛利率14.39%,同比下降了3.52個百分點。東方網力的NVR營業收入0.4708億元(占公司收入的22.77%),同比增加97.1%,毛利率43.19%,同比下降5.97個百分點。看來NVR的市場增長要好得多。北京同有飛驥科技股份公司與安防相關的業務主要為網絡數據存儲產品,2011年該公司數據存儲營業收入1.3865億元(占公司收入的58.67%),較上年同期增加11.39%,毛利率32.16%,同比增加3.41個百分點。
生產安防傳輸產品的上市企業有中威電子、英飛拓、天地偉業3家,其中前兩家有光傳輸產品數據。中威電子總收入1.1674億元(光端機營業收入0.4053億元加上VAR光平臺營業收入0.7383億元,合計占總收入98%),同比增長22.29%;利潤總額0.4141億元,同比增長2.29%;營業利潤2895萬元,同比下降15.45%。英飛拓光端機收入4731.19萬元,同比下降47.70%,毛利率58.22%,同比下降2.13個百分點。安防傳輸產品的市場競爭也非常激烈,只有少數技術與市場營銷能力較強的企業才處于比較主動的地位。
以顯示設備為主的上市企業主要是威創股份、GQY兩家,威創股份的大屏幕拼接顯示系統營業收入8.66億元(其中LCD拼接為0.6億),同比增長26.92%,低于2010年的34.56%增長,營業利潤50470萬元,同比增加28.23%,毛利率58.28%,同比增加0.57個百分點。GQY的大屏幕拼接顯示系統營業收入1.764億元,同比增長2.16%,毛利率44.59%,同比下降6.13個百分點。這兩家均為數字拼接墻系統的龍頭企業,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已經出現了增長乏力的現象。由于技術的不斷進步,電視機、PC顯示器在長時間連續工作壽命、穩定性、圖像質量等指標都有很大提高,可以滿足一般視頻監控的要求。這不僅增加了這兩類產品替代作為監控顯示器使用的機會,也迫使監控專用顯示器不斷降低價格。常規顯示器的市場的情況也與大屏幕拼接顯示系統相似。
以系統集成和安防工程為主的企業有25家,加上安防工程與產品并重的8家(其中7家為監控領域,1家為門禁領域),超過總數的六成。
我們研究安防工程市場主要是以系統集成和安防工程為主業的25家企業為依據。平安城市建設、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是目前安防工程的主要市場。表1中從事平安城市建設的企業主要劃為安防工程類,有11家;在智能建筑領域從事與安防相關工程的企業有4家;在智能交通領域從事與安防相關工程的企業有8家;另有2家只從事鐵路綜合視頻監控工程。
鐵路安防工程有一些特殊性,以高鐵安防項目為例,國內的高鐵建設項目都是由鐵道部統一規劃和建設,鐵道部對于參與項目建設的企業要求非常高,只有那些得到鐵道部門認可,擁有“四電”(通信、信號、電力、電氣化)認證的系統集成商才有資格參與高鐵安防項目建設。鐵路綜合視頻監控系統領域主要廠商為世紀瑞爾、國鐵華晨、輝煌科技等3家公司,其中世紀瑞爾與輝煌科技為上市公司。2011年這兩家企業的鐵路綜合視頻監控系統的收入都取得100%以上的超常規發展,其毛利率達到50%以上,這在工程類企業中是很罕見的。在以系統集成和安防工程為主的和安防工程與產品并重的33家企業中只有華平股份針對保險行業的視頻遠程定損系統和針對醫療行業的視頻遠程醫療系統的毛利率才能與其媲美,但其增長速度則低于世紀瑞爾與輝煌科技。
屬于智能建筑類的4家企業營業收入都有增長,但毛利率全部下降,其中兩家(杰賽科技和達實智能)利潤增幅低于收入增幅,另外兩家(北京泰豪和延華智能)毛利率下降太多造成利潤負增長。
屬于智能交通類的8家企業情況復雜一些,可以分為5種情況。易華錄、機器人的收入、毛利率、利潤三項指標均有所增長,表現最好,其中易華錄增長更大一些。銀江股份、中海科技兩家收入、利潤增長,毛利率下降,利潤增幅低于收入增幅,表現較好。寶信軟件的智能交通收入略有增加,但毛利率、利潤兩項指標均下降。賽為智能收入、利潤下降,毛利率微幅增長。而川大智勝、億陽信通的智能交通收入、毛利率、利潤三項指標均下降,其中川大智勝下降幅度還比較大。下面我們再進一步分析兩家表現較好的智能交通類企業。
易華錄能夠有如此表現與其所在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市場近兩年的高速發展有關。中國智能交通技術應用委員會(ITS)的《2010年中國城市交通管理信息化行業研究報告》揭示2007-2009年中國智能交通管理行業累計投資83.92億,年復合增長率16%,預測2010-2012年復合增長率為22%,而城市智能交通管理行業2011年的發展速度還略高于當時的預測。由于受限于國內外交通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的巨大差別,加之經營成本的壓力和對國內市場的熟悉程度不夠,國外廠商的相關產品難以在國內推廣使用。國內從事該類項目的企業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銀江股份2010年取得了很好的業績,銷售收入增幅為54.3%,毛利率增長了3.49個百分點,營業利潤增長幅度更大。2011年銷售收入增幅為37.4%,仍然保持較高水平,由于收入增幅大于毛利率下降幅度,利潤仍有增長;毛利率下降5.99個百分點主要是由于公司承擔外地業務的比例增加,使費用上升過快造成。
安防工程類的11家企業,除同洲電子的子公司安技能營業收入有成倍增長(129.59%)外,其余多數企業營業收入只有小幅增長,少數企業(高鴻股份、新海宜)還是負增長。這類企業毛利率情況也要差一些,新太科技、華平股份、湘郵科技、漢鼎股份、四川長虹等5家上升,其余6家下降。
監控工程與產品并重的8家企業(包括以門禁工程與產品并重的捷順科技)中有7家的營業收入增長,1家下降;有利潤數據的6家企業升降各半;有毛利率數據的5家則是2升3降。
浙江大華涉及安全報警服務的子公司是浙江大華安防聯網運營服務有限公司,2011年該公司實現收入為870萬元、虧損387萬元。由于這家企業的安全報警服務處于起步階段,出現虧損也不奇怪。這也不能代表報警服務行業的主流企業情況。
從上述情況來看,2011年安防工程市場仍在穩步增長,但與2010年相比增長幅度在下降,企業毛利率普遍下降,一些企業由于銷售收入增幅較大,利潤才有所增長。產品生產企業與安防工程企業均有表現突出的代表,但數量不多。總體看來安防上市公司的表現不如2010年,安防工程企業的盈利表現比安防產品生產企業還要稍差一些。
四、部分與安防相關內地上市公司2011年人均銷售額情況
安防從業人數與市場總規模和安防相關企業人均銷售額密切相關。從我們2007年調查的情況來看,當時安防生產企業的人均產值在15萬元左右,生產商的利潤率較高,而安防工程商平均利潤率(不是毛利率)只有10%左右,人均銷售額更高。由于上市公司年報除了財務數據以外,還都有員工人數,這次我們選取了部分有代表性上市公司做了與安防相關上市公司2011年人均銷售額統計工作。在做此項工作時,我們主要選取了安防業務比重較大的一些企業,混業經營的企業由于單一從事安防業務的人數無法準確計算,我們按照公司的總營業收入和總人數計算。同時我們也做了人均銷售額與該公司毛利率關系的比較。部分與安防相關內地上市公司2011年人均銷售額的數據見表3。

表3、部分與安防相關內地上市公司2011年人均銷售額表
通過此表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看法:
1、與2007年比較,安防企業的人均銷售額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我們統計的19家企業人均銷售額均在23萬元/人以上。
2、表中序號前12家以生產產品為主的企業人均銷售額在23.43萬元/人~111.8萬元/人之間;表中序號后7家以系統集成與工程為主的企業人均銷售額在49.62萬元/人~200.1萬元/人之間。工程類企業人均銷售額普遍要高于生產類企業,這主要是由于工程類企業生產成本所占比例較大,毛利率較低的緣故。
3、產品類企業毛利率較高,毛利率在29.16%~60.23%之間;工程類企業毛利率較低,毛利率在17.06%~36.37%之間。后者人均銷售額較高才能保證企業獲得相應的利潤。
4、這19家企業中有18家為能夠正常盈利的企業,其中毛利率最低的延華智能為17.06%,雖然人均銷售額139.88萬元/人,仍為虧損企業。毛利率較低的企業人均銷售額都比較高,例如安防工程類人均銷售額超過130萬元的3家企業毛利率均在25.93%以下,而人均銷售額不足130萬元的企業毛利率均在26.62%以上。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